
晓彤1岁的时候妈妈就让晓彤看绘本,很多图片的绘本晓彤从小都很喜欢看,有时候还来来回回地看那几本最心爱的故事书。可是随着月龄慢慢增加,妈妈觉得晓彤好像比同龄人要“笨”一些。
事实上,我们也遇到过许多类似的情况。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认识200多个字;3岁的儿童识字1000多个;4岁孩子就能背诵《三字经》,读300首唐诗这样类似的事情。太让人担心了!但这真的很好吗?
学好汉字是学习汉语的基础,教儿童识字并不难,并不决定于是不是拼音的字母文字,关键在识字教学是否符合汉字本身的特点,以及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识字的多少,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的识字期。良好而正确的识字期可以给儿童带来良好的识字自信,给儿童的萌芽阶段带来新鲜而潜在的模糊意识,保护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一些家长认为早识字晚识字都是识字,不必真正在乎识字的阶段问题。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幼儿园认字太多不是好事,上一年级后会明白,儿童识字量太大反而影响学习。上一年级前做好认字准备很重要,但不要只关注量,更要注重三个方面。 我的一多半同学都在北京,儿童年龄相差不大,自从当了妈,话题就离不开儿童。儿童们纷纷到了入学年龄,所以经常聊起儿童教育问题。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要以感知为先导,并有分析、综合以及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参与,而最主要的过程是记忆。学习汉字,关键在于解决记忆的线索和联想的依据。
儿童在学龄前就有足够的识字量,提前阅读书面语言。很早就能通过阅读获得大量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促进儿童的智力和智力提前发展。要想把识字教学推进到学龄前,就必须认真思考好四个问题。
有人认为,儿童都具备早期的识字能力,只是许多父母视而不见,没有加以开发,真是人类文明的疏忽;也有人认为,早期识字会把脑子用坏,何必让孩子小小年纪吃这种苦头,到了小学“正规化”学习识字就行了。
在城市学龄儿童中,有些儿童入学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甚至有少数儿童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书面阅读能力。对于一些语言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说,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能让孩子轻松识字,家长也能轻松许多。
家长都希望自家儿童是同龄人当中最出色的,当看到其他儿童有所成就时,心里不免羡慕,还有一点微妙的小嫉妒。尤其是对那种小小年纪就能熟读古诗并热爱阅读的小朋友,看到就免不了夸赞一句“真是文曲星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