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尽早阅读、识字不仅能有效地开发智力,培养非智力因素,而且能有效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尽早阅读和识字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种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种下习惯的种子,就收获性格;种下性格的种子,就收获命运。每个家庭都应该尽早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和气质,把识字放在第一位,这是孩子成为人才的关键事件!
当儿童识字有一定的基础,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探索汉字的结构,汉字的本义和过去生活的字形演变,甚至背后有什么故事,前提是一定要在孩子有一定识字量基础之后,再做这件事情。因为这已经是在培养孩子们的字形意识,即认识汉字的形状和功能,这样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孩子天生的对生活的好奇心,使孩子的识字过程像幼苗一样自然发展。事实上,回顾过去,父母对识字的态度并不仅仅是对数量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因为认字而锻炼的其他能力和我们共读的时光,是更大的收获。
文字并不是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因素,而是对整个画面的补充和解释。有些孩子在认识了这个字、这组单词、这一行句子之后,就会对自己有更丰富的理解想象,而不仅仅是贴在书上的图画页上。因此,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仍有必要进行早期识字启蒙。
儿童从什么时候开始识字?我觉得从他2-3个月前开始读宝宝视觉刺激卡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准备了——因为汉字也是“图形”!他能知道太阳和月亮的形状,为什么不能让他知道“木”、“天”、“日”这样的字形?
识字是孩子要跨过的一道坎。虽然汉字迟早会学,但是学习的基础好不好,对汉字的认知是否深刻,都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不是一个可以随便处理的过程。
父母在教儿童识字时,一定要记住,你教的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一个无知的婴儿。他需要父母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功利,多一点乐趣,少一点枯燥,父母善于将“语义启动效应”应用到儿童的识字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儿童自主阅读能力的实用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二是识字能力的培养。自主阅读,首先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然后增加识字能力,形成一个闭环。儿童识字量在其中是最基础的,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让孩子高效识字。这也是孩子识字阶段的最重要的一次飞跃。
很多家长认为,在小学之前,包括幼儿园阶段,主要是玩,不要求读写。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儿童识字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积累过程。如果在学前和等到小学阶段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要求孩子快速阅读,学会独立阅读是不合理和不现实的。父母不必太担心,在学龄前寓教于乐的学习识字,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孩子的阅读量增加之后,识字、构词、造句和写作还会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