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字这件事上,不同的孩子表现完全不同,孩子识字量大就可以自己看书,知识吸收的效率突飞猛进,也可以快速的做题,可以在外出时帮忙看到路牌和停车标志……
总而言之,孩子学习识字后,妈妈的心累指数直线下降。含笑挥别念书口干舌燥的日子,高高兴兴地和孩子踏上了自主阅读的快车道!
我女儿现在三岁了,正是看识字卡的时期。她每天睡觉前都要求看完再睡。这可能是因为她识字受到了一些表扬,所以她对识字的热情持续攀升。几天前,亲戚来家做客,女儿主动拿出识字卡片,疯狂地介绍她认识的字。年长的亲戚们高兴地笑了,称赞孩子聪明、有灵气。
儿童阅读有必要使用识字卡吗?
研究界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使用识字卡。因此,许多母亲都很纠结,那么如何判断呢?所以我想分享我女儿的情况,这可能会帮助一些家长的疑虑。
1、不需要急着使用大量识字卡,耐心等待孩子发出信号
说到养育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迎头赶上。当孩子进入识字的敏感期时,他们会问父母这个词是什么。或者,像我的女儿一样,处于对卡片的兴趣期,任何卡片都喜欢。只有在这个时候使用识字卡,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这个信号没有出现,你可以尝试少量使用它。例如,在看完绘本《一只有个性的羊》后,试着拿出“羊”的识字卡,看看孩子对它有没有兴趣。如果没有,先把它默默放好。
2.认字和识字之间,还差着一个万能老母亲的距离
中文很特别。“认识”两个字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认”和“识”还是有细微的区别。很多人说“识字”,其实只停留在“认”的水平上。事实上,就是只知道这个字如何发音,以及它可能的意思,但不知道怎么用,怎么写。
要想“识”,就需要知道字的结构、起源、背后的故事,如何延伸,如何灵活的学习和使用,这是对老母亲基本功的考验。
例如,一个孩子问:妈妈,“器”这个字怎么写?一些妈妈会回答:“一个哭两个口”。有的妈妈会说:上下结构,上面一个哭,下面两个口。
根据第一位母亲的回答,孩子可能还不知道怎么写“器”这个词。根据第二位母亲的回答,虽然孩子知道如何写这个字,但他很可能会在下一次继续问问题。
由此可见即使有了识字卡,适当的扩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卡片只是方寸之间,从它们延伸出来的世界是非常广阔的。
相比起来,识字软件在对文字字音、字形、字义方面的讲解会更适合孩子,刘小爱识字软件是通过象形文字与卡通动画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将字的结构、笔画顺序和含义讲解给孩子。还有识字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也省去了家长为孩子答疑解惑的心累,让儿童识字更轻松。
不管是识字卡片或者是识字软件,孩子感兴趣是第一前提,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寓教于乐地学习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