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些父母总是担心对孩子的教育,担心其他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强,担心别人家孩子有的东西,自己没办法给孩子,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
许多家长非常重视早期教育,追求兴趣班和补习班。一开始,孩子比同龄人优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优秀孩子的光环逐渐消失。经过这么多的努力,孩子们变得越来越“笨”。为什么?
美国学前教育教育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习得性愚蠢”的概念。她认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感到无助,失去自信,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都表现出一种消极的状态,别人就会认为孩子“越来越笨,越来越笨”。
其实,孩子逐渐养成的“笨”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笨”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
一些“期待成功”的家长,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理念,打着“智力发展”的旗号,过早地训练孩子的识字、阅读、写作和算术能力,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和智商发展,盲目地分配学习任务,为孩子设定学习目标、高标准和严格要求。
一方面,有些知识不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虽然孩子们可以像鹦鹉一样死记硬背,但他们并不理解。因此,它并不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相反,它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童年的快乐。
另一方面,父母给孩子设定的目标过高,没有后续的解释和指导,导致孩子不知道如何学习,每次尝试都失败,努力也达不到设定的目标,很少有“赢”的感觉。这样,没有父母的知道·,孩子会感到沮丧,感到愚蠢,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二、简单地要求死记硬背
大多数时候,家长会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背”知识点。如果没有理由,孩子记知识点会相当困难,尤其是当知识的量增加的时候。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尤其是小学的好成绩,初中的迅速下降。因为很多小学的知识可以通过粗略的记忆来达到,但初中课程的难度增加,作业的数量增加,所以有必要依靠理解推断别人的话,和简单的死记硬背然而,知道了原因,失去了探索和思考的乐趣,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变得越来越“笨”。
所以从宝宝开始接触学习时就要从兴趣出发,让他们能理解记忆。宝宝从出生起学习的第一个知识一定是语言,从刚开始的简单发音,到模仿大人的话叫“爸爸”“妈妈”,宝宝知道谁是爸爸妈妈,这都是理解记忆的过程。宝宝识字应该顺应他们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当宝宝对汉字产生极大的好奇时,他们对图形、颜色、符号都十分感兴趣,用刘小爱识字软件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汉字的读音、笔画顺序和用汉字组词造句,让孩子对汉字轻松理解,这款免费的识字软件还有生动的识字动画和趣味的识字游戏可以激发宝宝对识字的积极性。
三、只注意“言行”,没有“身教”
许多父母会教育他们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工作和休息,读更多的书和报纸,但他们自己不这样做。他们下班后玩电脑和看电视,熬夜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行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身高。如果父母不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他们就会失去威信。不喜欢学习和阅读的父母就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孩子自然就不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四、:把"笨"挂在嘴边
这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孩子是“愚蠢的”,即使带着爱意的,但孩子们得到的是“笨”的负面信息。有时候父母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看,丁丁多聪明!”“李阿姨的女儿能用英语和外国人交谈。她比你还年轻。”
有时,父母在朋友和外人面前表现出谦虚,“我儿子不好,他很笨。”“这个孩子没有脑子。”如果父母总是说自己的孩子笨,必然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定式:“我是笨的。”因此,它影响了孩子对智力活动的热情,但限制了他们的智力发展,使他们无法学习。整天沉浸在这么多负面的暗示中,孩子们怎么能不真诚地相信自己真的很愚蠢呢?
由于上述原因,当孩子确信自己脑子笨,学习能力差时,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为了保护主人的信仰,拒绝新的信息进入记忆库是正确的。结果,他们真的变成了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