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都没问题,而是现在的父母是神经病。为什么非要逼孩子学呢?让他好好地玩不香吗?”这是前几天我在一个育儿文字下看到的一条评论。
确实,在现在的教育中,太多的家长处于焦虑到疯狂的状态,给三四岁的孩子报名好几个培训班,生怕孩子起步太晚,输在起跑线上。你确定你不会让孩子累坏吗?如果父母明确有一套自己的教育计划,那就足够了。但大多数父母不是,而是跟其他孩子攀比。然而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只不过是一些机构忽悠你,赚你的焦虑钱。
我的孩子现在四岁,上的是公立幼儿园,中班,学校不教识字。在家我会教他识字,从4岁起就能看绘本了。具体识字多少我不知道,但是读绘本的时候他只有很少的字需要我告诉他。因为他对认字特别感兴趣,所以后来我就给他使用了儿童识字软件,因为识字软件的教学比我教他识字要有趣得多,一些常见的词语和句子,都会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让孩子深刻记忆。因此,他目前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好,比如一些词语或成语,他能很准确地知道要用到什么地方。这就是孩子的神奇之处。虽然会认字了,但我们不会教他写字,一是他手的软组织没有完全长好,不必写字那么早,二是想让他保持着想学的欲望。
在家长群里,我经常看见有些家长晒自己孩子的写字,算数,唱歌,跳舞等。我的孩子在班里算是很普通了。小区里有一位妈妈的孩子跟我家孩子上同一所幼儿园,她经常向我抱怨公立的幼儿园什么也不教,哪家的孩子上的私立幼儿园,已经会认字写字了,问我要不要把孩子转入私立的幼儿园。
其实,我没有考虑过。因为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别人的孩子是别人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孩子不是父母的表演工具,我们如果过度的拔苗助长,那伤害的始终是孩子,他的根都没有扎好,你让他如何长成攀天大树?
一个孩子认字也好,学习其他知识也罢,关键取决于你能不能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比如好奇心和专注力,这是内在的驱动力,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这就是我现在为孩子培养的。孩子将来能否学习好,最重要的是解决“要我学”和“我要学”的问题,谁解决得好,谁的孩子就学习好,强迫孩子学习任何东西都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有时即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会了,也很难坚持下去。
所以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孩子的个体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孩子做任何事,不在于多少岁,而在于他的兴趣。有些人年轻有为,有些人却大器晚成。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兴趣,那就跟着孩子的成长周期走。
儿童心理学领域非常权威的科学家、耶鲁大学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创始人阿诺德·格塞尔博士说:从长远来看,孩子从三岁、四岁、五岁、六岁甚至七岁都可以识字,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也就是说,虽然5岁的孩子可以掌握大量的词汇,但语言能力的许多显著提高发生在6-14岁期间。强行识字,没多大意义。
那么孩子如果一直没有兴趣就一直不教他认字了吗?当然不是。就像我们从小在农村长大,幼儿园的时候也没有人教,上了小学老师就会教了。我上面所说的是不强行教认识,就是坐好,记认字卡的那种。而是通过一些工具引导孩子的识字兴趣,宝宝识字软件就是一个很好地识字工具。在我孩子识字兴趣一直不来的时候,我下载了朋友推荐的刘小爱识字软件app,它通过动画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慢慢让孩子融入学习中,还有多种的趣味互动也能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
另外,作为家长,你也可以通过自然地识字环境让他认识汉字。比如我和孩子去超市的时候,我会告诉他,如果你认识了很多字,就可以一下找到你想要买的零食,就不用妈妈帮忙啦;比如我们去餐厅吃饭,我会告诉他,如果你认识了很多汉字,那你想吃什么菜,看菜单就可以点了;比如看绘本和故事的时候,我会告诉他,如果你你认识了很多汉字,那你就可以自己读,不懂的东西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地方都可以让他识字,但最大的区别就是识字是他的求知欲,学得越多越有成就感,但如果你想让他识字,他学得越多压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