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轻轻松松地认字。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实践,不仅对学龄前或小学阶段的孩子有意义,而且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从第一次拿起书给孩子讲故事开始,但不是用“讲”,而是用“读”。也就是不要把故事内容翻译成口语或者“儿童语言”,而是按照书中的话一字一句地读给她听。
我想,对于一个像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我们认为的“通俗”或“不通俗”对他来说其实是一样的。“大灰狼悠闲地散步”和“大灰狼慢慢地走路”,在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听来,并没有发现哪一个更难懂。我们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有的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怕孩子听不懂,把书面语转化成通俗的口语,这其实没必要。所以千万不要担心,孩子天生对什么都好奇,所以“读”或“讲”对他来说同样有吸引力。
在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声音和情感。随着孩子的成长,我发现用“读”代替“讲”一点都不影响孩子的理解,反而还丰富了她的词汇量。她在说话的时候总能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很少有孩子有想表达却不知道怎么说,或者表达不出来的困难。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认识了一些汉字,这让我相信了“读书”的好处。然后,更进一步,从我用手指读变成她用手指读,她指到哪,我就读到哪。渐渐地,她理解了汉字的功能,并将故事与汉字联系起来。在她眼里,汉字并不空洞和无聊。文字有内容,文字就是故事,有趣又生动。
同时,当我们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时,我们也要不失时机地指给她看一些文字。比如在火车站,我给她读《禁止吸烟》,告诉她这里人多,空气不好。这个标志告诉大家不要在这里吸烟。参观动物园时,我们一起读动物路标,然后找到我们想看的动物。进入百货商店后,我们先看了导购标志,然后直接去了我们要去的楼层。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养成了一种看到汉字就读的习惯。每次我带她坐公交车,她都会一路看着路两边的店名和广告牌,问我是不是不认识字。
孩子五岁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可能是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比如她让我讲一个故事,我说没时间,就让她先自己读,于是她开始自己读。她对这本书内容的强烈好奇心使她忘记了对汉字的不熟悉,囫囵吞枣看个大概,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我及时夸奖她识了那么多字,再把她不认识的字给她读一读,这个故事就被她吸收了——她从完全个人的阅读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从那以后,势头不可阻挡。她读的书越多,她认识的汉字就越多。
因此,我深深体会到,把学习新汉字融入日常生活,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容易学,大人也轻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有意义的学习”,这是一个与“机械学习”相对立的概念。他的重要结论是,有意义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根据他的理论,无意义的音节和成对的形容词只能机械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们认知结构中任何已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而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的学习。所以是低效的学习。
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一个四岁的孩子能识别2000个汉字。原来他爷爷把字贴得满屋子都是,让孩子们天天认。每一个学外语的人都知道,孤立地背单词,很快就会忘记,但是把单词放到语境中,就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如果一个孩子认识了很多汉字,但却不能专注地看书,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切断识字和阅读可能会破坏孩子早期识字的兴趣和自信。
卢梭说:“人们正在煞费苦心地寻找教阅读和写作的最佳方法。有人发明了拼写卡和字符卡,有人把儿童房变成了印刷厂,太可悲了!”
好的识字方法往往是合理而有效的。糟糕的方法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和低效。在孩子的教育中,要特别注意找到好的方法,不要用不好的方法理所当然地教孩子
刘小爱识字软件app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好地识字方式,通过情境识字,生活化场景互动,让孩子轻松识字。
宝宝识字软件分为三大阶段:启蒙识字、学前常用字和幼小衔接,让孩子循序渐进地识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解释和动画,孩子看了后识字兴趣高涨。
其次,它是顶级教研团队结合宝宝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体系,开发的一款免费识字软件app。多种识字认字的方式,让孩子高效轻松牢固地识汉字掌握汉字。
现在可免费下载,赶紧去刘小爱识字官网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