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其实是和家庭教育有关系。
如果启蒙教育只注重孩子认识多少字。那么到了上学的时候,孩子多半就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会得比别人多,上课不认真听,就会错过很多学习的机会。家长多半只能教方法,而老师会在课堂上给孩子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思考,掌握并运用所学,哪怕后来忘记了,这种思考方式也会影响一生。而这样的孩子往往到了后期成绩会掉下来并且跟不上进度。
如果启蒙教育把握一个度,要求不要过分,并且严格把控学习时间,吊足胃口,留悬念,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就像我们看电视剧一集结尾留一个小小悬念就会吊足我们的胃口,甚至第二天一整天都在想剧情)学习一个字可以从字的由来,或者关于字的故事等等认识这个字,通过这个字学会简单的相关词语,再发散出去,学会更多的内容。或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有好奇心,就不会排斥学习。
我身边有两个识字早的孩子案例,我觉得好不好,还是得看后期父母如何引导的。
邻居家的孩子于我们家是同岁的,当时邻居家三岁就开始认字了,我家女儿不甘心落后于小伙伴之后,所以,也就吵着要我教她认字。通过邻居的介绍,我们也用上了刘小爱识字软件,生动的识字教学让女儿更爱识字了,每天十分钟教学的都还吵着学不够。但不得不佩服两个孩子在幼儿期的记忆力,短短一年时间,他们的识字量猛增,我和邻居两位老母亲也倍感欣慰。带着孩子出门,孩子常常会自己认路牌,读店名,也迎来路人的羡慕。
我们家每天都有阅读绘本的习惯。大家都知道,绘本的文字都是很短小的,原本认字前,孩子喜欢听我读,她认字后,有时候要求主动读给我听。渐渐地,她可以自主阅读了。
后来,两个同龄孩子一起进入了小学,我们家依旧保持着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她认识的字多,而且之前阅读广,她看的书也更有深度了,而班里的同学还停留在学拼音阶段,女儿的认知能力也就自然要强于班里同学了。这点看来,早期的认字还是很有好处的。
但是,邻居家的妈妈却认为早期认字是坏处多多的,她为什么与我的观念不一样呢?因为,他们家在小学后,因为明显感觉自己优越于同龄其他孩子,上课也出现了不听课的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其他孩子在学校也是越学越多,邻居孩子的优越性也慢慢被削弱。而且他们当时也没有注重阅读的培养,所以,对于邻居妈妈来说,早期认字没有好处。
然而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希望孩子快乐地成长。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如果不是,只能说父母做得不合格。哪怕学习过程中带一点点逼迫的成分,我们也知道怎么让他忘掉学习的枯燥。所以,不管是什么事,都有两面性的,这就要看你如何去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