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的孩子读大班了,几乎不识字。她一直在纠结,不敢教儿童识字,担心教太早会破坏儿童的想象力,如今要上小学了,又担心跟不上。
家长教儿童识字这件事,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因为,孩子一旦幼儿园大班毕业升小学,他就要正式接触大量的汉字了。只要家长不想孩子小学的功课落下。总要抽出时间手把手教儿童识字。但是,家长可能也发现了,教儿童识字太费劲了。一个字,家长天天教他读、教他写,可是孩子还是记不住。怎么办呢?
孩子三岁时,我给孩子买了识字卡,打算教她认字。嫂子看到我打算让3岁孩子学认字时,语重心长拉过我说:“别让儿童识字太早,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你没听过美国幼儿园那个故事吗?”
让孩子快乐是好的,但这不是父母不管孩子学习的原因。学前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孩子更容易适应小学学习。此外,并不是孩子们不喜欢读书,而是父母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只要掌握了“四项原则”,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儿童识字就能快乐而有效。
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规定,5-6岁学龄前儿童应在幼儿园的各种游戏中做好必要的写作准备,鼓励儿童学习基本的应用文字,培养儿童学习正确的写作姿势。同时,鼓励孩子们独立阅读,所以行动起来吧,让识字与阅读相辅相成,慢慢积累起来。
孩子在入学前需要做很多准备,而识字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父母应该更加注意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学龄前儿童识字1000字,这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他们认为识字越早越好,知识越多越好。事实上,这种做法与育儿知识背道而驰。
大脑的一个特点是,新知识在大脑中是分开存储的,毫无例外地,它会进入遗忘曲线,最终从大脑中被抹去。然而,如果新知识与大脑中已有的旧知识相关,大脑不仅会抵制它,而且会快速、轻松地学习它将其转化为长期记忆。儿童识字也应该在旧知识之上与生字建立链接。
有些家长在孩子幼儿园时就开始焦虑,别人的孩子那么厉害,认识很多字,我家的孩子识字量太少,上了小学会不会落后太多?于是过早的强迫儿童进行识字。 有些家长恰好相反,他们认为反正上学老师都会教,在家就不需要进行识字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对孩子听之任之。 还有些家长很疑惑,自己带孩子读了这么多绘本和图书,孩子怎么还是不认识字呢?阅读是不是没有效果?要不要坚持?
与英文相比,汉字有着巨大的优势。由于汉字同时具有音、形、义,学习汉字可以同时发展左右半球。一般来说,拼音的学习只会让左脑得到发展。国外一些地区的幼儿园甚至专门开设汉字识字班学习汉字,以便让左、右半脑平衡发展。
以前提倡减负,现在又都在说“双减”。不论是减负还是双减都体现为学校的教育行为,至于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似乎并没有什么统一规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对父母都可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关于学龄前的儿童要不要学习文化知识向来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的。